《好好学习》第10周读书分享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叫《好好学习》此书作者成甲,主业景区设计咨询,副业得到APP《成甲说书》栏目作者,个人知识管理培训师。本书讲的内容用4个字概括就是知识管理(学习方法)。

图片[1]-《好好学习》第10周读书分享-圣矾创业博客

 关键词1:知识

说到知识管理一词,先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大家对知识是怎么理解的?什么是知识?是上学时学到的各科书本上的内容?还是现在每天从视频音频文章上接触到的内容?还是其它?

本书作者认为,平常我们所接触的这些内容,都是信息,不是知识,他对知识的定义是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比如说,一个快速抠图的十大方法的文章(视频),如果你不去阅读,它只是一些数据。而当你阅读了内容之后,它就变成了信息,但只有你知道了如何用这十大方法改变你抠图的行动,这些信息才能变成你的知识。

再举一个自身的例子。经常能够看到干货这个词。以前我对这个词的理解就是,内容讲的对,有道理,能给我某一方面带来启发…但看了本书之后,我对干货有了另一种理解。

不是内容讲得对,有道理,能在某一方面带来启发就是干货,而是能不能用这些干货做出来改变,做出了成绩。

如果用分享者分享的内容后自己能做出来改变,那么这些内容对自己来说就是干货。

如果听了分享之后,只是觉得有道理,讲得好,讲得对,但却没有把这些内容用到自己的身上,去做出行动,去改变,那么这些内容,对于当时自己来说也只是有三分钟热度,热度过后该干嘛还干嘛。

之前有个毛病,看到了好的东西不管有没有用的,就收藏保存在手机里,在网盘里,在电脑里。保存的这些东西占了很大的空间,也浪费了不少时间。重新理解了干货这个词之后,只要认为这些东西不能为我所用的,我看了之后也不会做出相应行动的。那内容就不会再去保存收藏。原先储存的内容,该格式化的格式化,该删的删,瞬间储存空间又增多了。

也就是说,对于接收者来讲,平常所看到的内容,干货都只是一个信息。只有用这些内容干货去改变自己的行动去践行,才能将这些信息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进而输出价值。

 关键词2:临界知识

再说下书中提到的临界知识。什么是临界知识?作者用牛顿第二定律f=ma解释说。如果你懂得牛顿第二定律,f=ma,你就不仅能够解释自由落体运动时为什么下落的物体速度越来越快,甚至有可能想办法造出火箭。

类似这样子能够更广泛,更普遍的指导我们行动的重要而基础的规律,就称为临界知识。各位伙伴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临界知识?来讨论一下。

我说一个我理解的身边的临界知识。比如圣矾写的引流的方法。这几十个个方法所用到的临界知识,就是人性–贪、婪、装、色、惧…无论是哪一种方法都是在人性上面展开的,用好了人性也便掌握了流量。

既然临界知识是基础,那怎样去了解掌握这个临界知识的?文章中提到要想掌握学习临界知识要具备两个心态。这里说一下第2个心态,以慢为快。

现在这个社会出现的大多现象都是以快为口号的。特别是在知识学习上,比如,30天PS从小白到大师,一个月编程从入门到精通等等。

在书中作者提到快是结果,不是原因,要想能力提升的更快,不是说学习过程就要很快,快速学习的前提是要能够做到,结硬寨打呆仗。

书中举了曾国藩带兵打仗的例子。所谓的结硬寨,是指湘军到了一个新地方以后,马上要扎营,选好关键要地之后无论寒暑要立即修桥挖河,且一个时辰完成,而且在战斗中不论敌人看起来有什么漏洞,有什么可以追击的诱惑,都不为所动,一定要让部队时时守在关键要地。

打呆仗是指湘军每到一个城市边上并不与太平军开打,而是就地挖壕,而且每驻扎一天就挖一天,把整个城市外围全部用壕沟隔断联通,断粮断水,生生把敌人拖死。结果湘军与太平军斗了13年,除了攻武昌等少数几次有超过3000人的死亡,其他时候几乎都是以极小的伤亡获得胜利。

在学习上为什么要有结硬寨打呆仗的心态?是因为真正高效的学习,其实是将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有了对重要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用起来才能游刃有余。要想快速提高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花大力气打通那些知识阻塞,而不是追求看起来花俏的新方法技巧。

就比如想要快速学会骑自行车,就要把精力放在掌握平衡上面,反复寻找平衡的感觉。,而不是追求两分钟学会20种踩脚踏子的技巧。

作者强调,读书不是每年一定要读多少多少本书,也不是一本书从第1页开始读,一直去读到最后一页。

而是选择了一本书,找到这本书对自己紧要之处。慢下来,认真研究这部分的内容,打通知识堵塞。将慢功夫花在问题上。

这个心态给我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呢?

之前曾因为追求表面上的快,一心只想着把某个东西快点看了,只是囫囵吞枣,而忽略了本质的东西。既浪费了时间,也没有收到效果。

比如在知乎上写回答。要求自己确认,写的领域方向后。择一题用心答答一题是一题一题题来,不再为了写而写。

找出所在领域的临界知识关键词,慢慢梳理对这些关键词以及关键词所涉及的问题的一个了解认识形成这个关键词上的一个知识体系。

知乎上面所在领域的热点是追不完的,问题也是写不完的,但不管是什么问题所涉及到的本质点都是一样的,都是这些关键词。有了对这些关键词的理解以及对知识体系的完善,遇到的领域里的问题都可以向体系上去靠。

问题的本质都是一样的,基本都是这些关键词,只不过是当事人换了,故事换了,换汤不换药,将关键词的知识综合用起来。

正因有了以慢为快的心态,用心回答了问题,号短期也有了关注者,感谢思姐。接下来便是完善关键词的知识体系,所在领域写文方向。

 关键词3 核心临界知识应用

在核心临界知识及其应用这一章里,作者提到了几个通用的临界知识。比如复利效应,概率论,黄金思维圈,系统思考………在这里说一下,黄金思维圈这一临界知识。黄金思维圈是这些临界知识中对我思维影响最大的一个。

所谓的黄金思维圈指的是看问题的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1个层面是what层面也就是事情的表象,我们具体做的每一件事情。

第2个层面是how层面,也就是我们如何实现我们想要做的事情。

第3个层面是why层面,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情。

现实中大多数人思考问题时,都是从what的角度出发,很少人能够从how和why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比如书中举到了一个关于电脑行业的例子。

大多数电脑生产厂家思考和表达问题时,都是站在what的层面,他们在营销时大多都是说,我们生产的电脑性能非常好,使用很便利,要买一台吗?这是站在what的层面上去思考我们是做什么,我们有什么特点。

而苹果公司在做营销时传达的理念是,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为了突破和创新,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我们挑战现状的方式是把我们的产品设计得非常精美,使用简单,界面友好,我们只是在这个过程中做出了最棒的电脑,想买一台吗?

这两个广告都是在自己生产的电脑很棒,一个是从what角度出发,我们做了什么?我们的电脑是什么样的?一个是从why的角度出发,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为什么生产不一样的东西?

这两个广告也就说明了营销的最高境界,营销你的价值观也就是营销里的why为什么存在

文中提到这一点在奢侈品行业,有着更为明显的表现,比如奢侈品手表的广告,绝对不会仅仅说他走时多么准确,相反他会花很多时间告诉你关于这个品牌的故事,比如有的品牌会不断的告诉你,他们对手表品质的追求,一只手表要生产8年,而另一些品牌会讲述在二战期间佩戴他们手表的飞行员有着如何勇敢冒险的经历,他们体现了什么样的精神等等。

文中提到奢侈品牌能够获得高额情感溢价的关键之一,是他们通过故事所传递的价值观,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他们卖的是情怀(情感营销)。

不仅是在奢侈品牌营销中体现着why的思维,在其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意里也能体现why的思维。只要多问几个why,就能一直挖掘到用户最深层的感受,在以此为点进行分析,进行设计。

比如,张三是一家水果店的老板。它的特色是水果新鲜,所以在店里,墙面上张贴“新鲜水果,快速送达”之类的宣传语,那怎样通过了解客户深层次的感受来对宣传语重新设计?

这时便采用问为什么的方法来洞察客户的深层需求。在水果店询问一位购买水果的客户,下班后的妈妈。

问:为什么大家喜欢新鲜的水果

顾客:我觉得新鲜的水果味道最好

问:为什么味道对你这么重要

顾客:因为味道好,我的小孩就喜欢

问:为什么孩子喜欢吃苹果对你很重要

顾客:苹果对他的健康好

问:为什么孩子健康对你这么重要

顾客:因为我想要做一个好妈妈

问:为什么照顾家庭对你这么重要

顾客:这难道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从中可以发现,购买新鲜水果这一行为的背后,是妈妈守护家庭,安全健康,做一个负责好妈妈的底层价值观动机,因此可以将原先what层面描述的新鲜水果,快速送达的宣传语,更换成类似我们与你一起守护家人健康的观点。(社区里的家电清洗同样是为了家人健康)

用户的需求有真需求和伪需求之分,伪需求就是看到的是需求的what层面,而真实的需求是要在what的表象之后挖掘到真正的why,从why入手这一简单的思考方式,能够帮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拨开云雾,直指重点。

说一下自己在看了黄金思维全这节后,对自己思考上的影响。

念书时没有深入思考的念头,导致学习事倍功半。看到黄金思维圈后,慢慢的学着进行深入思考。

比如上次写育儿护理计划表,当时就想为什么要写护理,护理的本质是什么?思考后得出,护理的本质就是获得健康成长。什么情况下才会追求健康成长。是在育儿路上出现了阻碍健康成长的各种问题。所以接下来要找出这些问题,去把这些绊脚石的问题给解决掉,于是便根据护理的本质,做出计划表。

以幼儿年龄为框架,整理每个年龄阶段所出现的阻碍幼儿健康成长的问题。以这些问题为题,作文章。

总的来说,黄金思维圈最大的价值就是透过问题的表象看到问题的实质多问些为什么

除了以上所提到的这3点外,文中还说了,为什么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上不去?看了那么多的书,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怎样提高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能力的三个底层方法?跳出低水平层次陷阱…..

一本好书,它的价值是挖不完的,每次读都有新的认识,自己能挖多少看自己的能耐。即便同一本书,随着人生阅历,年龄的不同,读出来的滋味也不尽相同,毛老师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

通过品尝此书,我尝到了甜头,有了在思考上的初步方向,有了今日的分享,至于自己能挖出多少价值,读出什么滋味,这也要亲自读一读,尝一尝,是甜是酸是何味,打开链接来品味。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